本地配资公司跑调的童声混在合唱里格外清亮
2025年7月,一群来自山东女子学院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的师生,肩负使命,从齐鲁大地奔赴天山南麓。“鲁喀同心 E起逐光”志愿支教团由10名师生组成,怀揣着精心准备的教案与教具,在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开启了为期14天的志愿支教。从泉城济南到边陲疏勒,他们以“思想铸魂、科技启智、青春接力”为行动坐标,让“鲁喀同心”的接力棒在代际传承中愈发滚烫。
思想铸魂:红心育梦双向成长
疏勒县平安社区的教室里,二年级学生娜斯玛总像只黏人的小蝴蝶围着支教老师打转。“再教一遍《我和我的祖国》好不好?”她仰着晒得微红的脸蛋,小手比划着五角星的轮廓。音乐响起时,她踮着脚尖晃悠,跑调的童声混在合唱里格外清亮,那认真的模样让支教团成员忍不住掏出手机记录 —— 镜头里,孩子们跟着手势舞节奏摆动,阳光透过窗户在他们脸上投下跳动的光斑。这样的红色课堂,是支教团每天的“必修课”。除了教唱红歌,团队还精心策划“场馆里的思政课”和“青春党课”两大系列,让思政教育跳出课本落地生根。队员深度挖掘当地资源,把张骞纪念馆雕像、平安社区老故事化作“活教材”。成员肖雨晗反复查阅史料,讲透“凿空西域”的故事;指导老师王子露字斟句酌,带领团队打磨脚本,让山东援疆干部的奋斗身影跃然屏上。从内容淬炼到光影编织,每一步都是思想的洗礼与成长的拔节。思政育人的种子,在这场跨越千里的“双向奔赴”中,于边疆热土与青年心田,同时破土,向阳而生。
“这是无人机的螺旋桨,转动时能产生向上的力……” 支教团成员林鑫伟举着 3D 打印的无人机模型,给孩子们上了堂别开生面的科技课。这些让孩子们着迷的模型,是支教团出征前连夜赶制的。队员们用 3D 打印机制作了 10 套可拆卸的无人机教具,还制作了图文并茂的PPT。“要让边疆孩子触摸到前沿科技的温度。”团队负责人说。此行,远非知识的单向传递,更是一场“授人以渔”的实践探索。团队在科普教学中系统采集的宝贵实践数据,为后续学术研究积累了丰富素材,也为备战2026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竞赛(简称“国创赛”)奠定了良好基础。本次科技实践,充分展现了学院在服务社会、推动产教融合方面的特色与潜力,为优化学科建设提供了鲜活的实践案例,实现了支教服务与学院发展的协同共进。
青春接力:星火相传续写华章
一次跨越四千公里的“青春握手”,一场横跨时间的“精神对话”。在喀什疏勒县,支教团成员们专程走访了扎根于此的山东女子学院20届、24届“西部计划”志愿者校友。这次意义非凡的会面,不仅是一次温暖的校友重逢,更是“鲁喀专项”与“西部计划”的“青春接力”。
交流中,西部计划志愿者们深情讲述了选择西部、扎根基层的初心与坚守。他们用亲身经历,为学弟学妹描绘了在祖国边疆挥洒青春、服务奉献的真实画卷。“通过志愿服务,我真正读懂了西部计划最深层的意义——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,在奉献中实现价值。”2024届志愿者朱明轩的肺腑之言,道出了所有扎根西部青年的心声,也深深叩击着在场每一位支教团员的心弦。校友们的分享,是最生动的思政课,最鲜活的榜样力量。他们用行动诠释“担当”的内涵,用成长证明边疆沃土同样能绽放绚丽的青春之花。新老志愿者的思想碰撞与情感交融,共同谱写着新时代青年矢志奋斗、接力奉献的壮美篇章,为喀什这片热土注入了生生不息的青春力量。
志合者,不以山海为远。10 人,14 天,山东女子学院的青年们用脚步丈量 4000 多公里的责任与担当。从红色基因的传承到科技种子的播撒,从个体成长的蜕变到鲁喀情谊的深植,他们用行动证明:教育的光芒,从来都是双向奔赴的星辰。那些在课堂上萌芽的信念、在实践中淬炼的成长,不仅照亮了边疆学子的追梦路,更成为青年志愿者们读懂 “国之大者” 的生动教材。鲁喀同心的接力棒已握在手中,而这场跨越山海的育人实践,终将让更多青春在服务祖国中绽放绚丽之花,让教育的火种在代代相传中生生不息。(撰稿:王子露 审核:于泽汇)
欣旺配资-个人配资炒股-在线股票配资排名-关于股票配资最新情况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- 上一篇:股票杠杆平台排行又一路将税率推高到惊人的145%
- 下一篇:没有了